<ruby id="vz93f"><mark id="vz93f"><meter id="vz93f"></meter></mark></ruby>

<form id="vz93f"><th id="vz93f"><th id="vz93f"></th></th></form>

      <address id="vz93f"></address><noframes id="vz93f">
      <noframes id="vz93f">
      <address id="vz93f"></address>
        <address id="vz93f"><nobr id="vz93f"><progress id="vz93f"></progress></nobr></address>
        公司簡介
                 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是廣東翔順集團有限公司的下屬子公司,2007年1月16日廣東翔順集團整合象窩茶場資源出資成立了“新興縣翔順生態旅游發展有限公司”;隨著公司業務發展與壯大,2014年12月31日公司升格為廣東翔順象窩茶業有限公司;2016年4月27日公司名稱變更為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
                本公司現擁有新興縣太平鎮象窩茶場及周圍林地面積共7000多畝,公司及茶場工人現有150多人。 象窩茶場位于云浮市新興縣東南部,距縣城20多公里的太平鎮象窩,四周群山環抱、海拔800多米,植被良好,滿山翠綠,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恍若仙境!
                 產區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統一種植標準,并對茶樹栽培、茶葉加工等按有機茶生產加工標準要求進行生產。實施統一規劃、統一生產技術標準,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與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合作,構建品種更新及茶苗繁育新技術體系、土壤高效培肥技術體系、茶園病蟲害生態綜合防控技術體系、茶葉標準化清潔化加工工藝體系、質量控制技術體系等五大名優特色茶高效優質安全生產關鍵技術體系。加上象窩茶場環境好、無污染,所有出產的產品均為無公害綠色食品。公司的發展以人為本,不斷引進優秀的人才,建立一支以農大畢業的研究生、本科、??拼髮W生為基本骨干力量的農業科技隊伍。象窩茶場環境好、無污染,所有產品為無公害綠色食品。
                 公司建立象窩茶系列品牌,十幾年來穩步前進,匯集茶行業的頂尖精英,以現代企業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以新媒體、互聯網大數據全網化營銷,重技術、重人才、開發新產品、開拓市場、實施品牌戰略,發展勢頭迅猛。在多年的努力經營下,象窩茶先后獲得“中國十大最具潛力(紅茶)品牌、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十大名茶、中國綠色食品、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廣東省嶺南特色食品” 等等獎項及稱號!目前,象窩茶除暢銷云浮、肇慶市外,還遠銷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陽江、江門等珠三角發達地區以及海外各地。
                 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以“自然生態、綠色文化、科技產業”為經營理念。  象窩景區從2015年開始,總投資近2億,已全力打造一個以茶文化旅游為特色,集生產、加工、休閑、觀光、科普、健身于一體的農業生態園,使之成為粵西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您時刻感受世外桃源般的愜意,流連于綠蔭鋪地、奇葩競艷的山林,更陶醉于茶園茗香、湖光倩影、飛鳥相還的高山仙境。
                  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是一個開放型,學習型,務實型的公司。展望未來,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將會引進更多人才,更新理念發展和完善自己,愿與廣大忠實客戶及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成長,共贏未來,共創美好、綠色的生活!

        文化背景
               象窩茶產地所在的新興縣在秦朝時屬象郡。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將臨允縣分為新興、單牒兩縣,屬新寧郡。此后,自南朝元嘉年間(公元424-453年)到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約590年間,先后曾稱新城縣、新洲縣、新春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先后屬粵中行署、江門行署、肇慶行署、肇慶市。1994年劃歸云浮市。設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新興縣歷史悠久,是佛教禪宗第六代宗師惠能大師(公元638~713年)出生和圓寂之所,有著濃厚的禪文化。佛教不僅開創了自身特有的禪文化,而且成熟了本有的茶文化,且使禪、茶融為一體而成為禪茶文化。新興縣禪茶文化注重“感恩、包容、分享、結緣”,既理事圓融,又雅俗同歸,具有在人生日常事務中普遍落實和操作的現實意義。象窩茶便是新興禪茶文化中精品之一。在濃厚的禪文化的影響下,自古新興縣已有種茶、品茶的傳統。據民國《新興縣志》記載:縣屬山深林密,土頗宜茶,其最佳者為天露山茶、龍山茶。此處的天露山茶便包含了產自天露山上的象窩茶。但由于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以前,象窩茶都是當地農民或僧人分散種植和生產,規模較小,因此除當地人及老茶客外,外界對其了解不多。
        地理優勢
                  象窩茶葉生長在天露山山脈的北緣,海拔600-800米,南海海洋暖濕氣流北上被山脈阻擋,在上空形成暖濕氣流交匯,茶區長年雨霧充沛,霧氣繚繞,空氣濕度高,有利于茶樹新梢的生長。漫射光照時間長,促進了茶樹鮮葉原料中氨基酸類和芳香類物質形成,構成了象窩茶芽葉肥壯多毫,持嫩性強,茶香濃郁持久,滋味醇爽甘美的品質特色。而晝夜溫差大,積累大于消耗,使象窩茶芽壯葉厚,其水浸出物、氨基酸等各種內含物質含量豐富。象窩茶產區土壤以紅、黃土壤為主,富含有機質的耕作層厚度達20厘米,平均土層厚度達100厘米以上,表層有機質含量大于3%,全氮大于0.1%,平均PH值5.5,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茶樹自然生長茂盛,更有利于茶葉內含物的合成。優越的地理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使茶葉內含物質的積累和芳香物質的合成更加豐富,是象窩茶特異品質形成的主要因素。
        品質管理
                  象窩茶的生產加工企業以出品放心茶,健康茶(有機茶)為目標,專門聘請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和生產管理,以稻草、豆麩、牛糞等有機物作基肥,減少化肥施用。同時,采用生物治蟲、燈光誘殺、人工捕捉等方式消滅茶樹害蟲,不施用化學農藥,保證了茶葉的質量。象窩茶有紅茶、綠茶、烏龍茶三大類,滋味濃厚,入口生津,回甘味特強。
        獲獎榮譽
        • 1
          2007年12月,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被云浮市人民政府評為“云浮市農業龍頭企業”
        • 2
          2007-2016年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連續10年榮獲廣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稱號
        • 3
          2008年12月,象窩茶生態園被廣東省農業廳評為“省級現代農業園區”
        • 4
          2010年10月,象窩茶生態園被廣東省林業局、旅游局評選為“廣東省森林生態旅游示范基地”
        • 5
          2010年12月29日,象窩茶被評成為國家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 6
          2011年3月,象窩茶生態園被廣東省旅游局評為“鄉村旅游示范基地”
        • 7
          2011年5月26日,象窩紅茶獲廣東省第九屆名優茶質量競賽金獎,象窩綠茶獲廣東省第九屆名優茶質量競賽銀獎
        • 8
          2011年8月12日,象窩綠茶被評為廣東省嶺南特色食品[6]
        • 9
          2011年11月3日,象窩茶參加中國茶葉學會舉辦的第九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比賽,榮獲第九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 10
          2012年5月16日,象窩紅茶、綠茶參加中國(上海)國際茶葉博覽會組委會舉辦的2012中國名茶評比活動,榮獲2012中國名茶評比的銀獎
        • 11
          2012年5月28日,象窩牌系列被中國質量品牌測評中心評比為“廣東著名品牌”
        • 12
          2012年9月,榮獲由中國經濟林協會頒發的“林業產業突出貢獻獎”
        • 13
          2012年10月25日,象窩茶被評為 2012金芽獎中國十大最具潛力(紅茶)品 牌
        • 14
          2013年4月,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的茶葉加工部被廣東省總工會評為“廣東省工人先鋒號”
        • 15
          2013年8月6日,象窩紅茶榮獲第十屆中茶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
        • 16
          2014年8月11日,象窩茶參加由中國茶葉學會舉辦的第三屆“國飲杯”評比大賽,象窩紅茶榮獲第三屆“國飲杯”特等獎,象窩綠茶榮獲第三屆“國飲杯”一等獎。
        • 17
          2015年6月18日,象窩紅茶被南方日報評為“廣東十大名茶”
        • 18
          2015年11月17日,象窩茶場被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茶行天下》評為“嶺南最美茶園”
        • 19
          2016年11月11日,象窩紅茶榮獲第四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特等獎”
        • 20
          2016年11月30日,象窩茶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評為“綠色食品”
        • 21
          2017年1月13日,象窩禪茶被評為“2016茶界風云榜(廣東)年度紅茶品牌”
        版權所有:廣東翔順象窩禪茶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版權
        Copyright ? 2017 www.xiangwocha.com. All Rights Reserved粵ICP備17053231號-2